2025年形成100個“廣東好糧油”產品
廣東是全國第一常住人口大省、最大糧食銷區,糧食安全和應急物資保障工作任務艱巨。10月14日,《廣東省糧食安全和應急物資保障“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提出到2025年,廣東省要實現高標準農田面積達到2670萬畝,形成100個知名度高、品質過硬、認可度強的“廣東好糧油”產品。
建設水稻生產供給核心保障區
根據《規劃》,到2025年,廣東省要實現高標準農田面積達到2670萬畝、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5%、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6%、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200萬噸、年糧食購入數量4500噸、產值20億元以上糧食企業達到22家等目標。
《規劃》提出,穩定水稻生產,優化水稻種植結構。推廣優質品種,擴大種植面積,以產量10萬噸以上的優質稻生產大縣和糧食生產功能區面積5萬畝以上的縣、絲苗米現代農業產業園等為重點,建設全省水稻生產供給核心保障區;以粵東粵西粵北為重點,建立早稻撂荒土地動態監測平臺,開展撂荒棄耕承包地流轉復耕試點。
優化糧食產品結構。到2025年,薯類種植面積達320萬畝左右,產量510萬噸(折合糧食102萬噸),著力打造粵西、粵東、和珠三角三大甘薯種植優勢片區;發展提升鮮食玉米產業,擴大冬種鮮食玉米面積,實施品種替代改良工程,開展鮮食玉米高產創建和重大技術增產示范行動。
加快建大型現代糧食產業園區
通過優化糧食應急供應網點布局,推動形成鄉鎮、街道全覆蓋的糧食應急供應網絡;通過開辟應急情況下糧食運輸“綠色通道”,基本形成都市區“1小時”、周邊城市“3小時”、城市群“5小時”保障圈。
《規劃》要求優化政府儲備區域布局、政府儲備品種結構,建立合理的社會儲備。各市、縣成品糧油儲備規模不低于本地區常住人口10天市場供應量,廣州、深圳、佛山、東莞4市以及市場易波動地區成品糧油儲備規模不低于本地區常住人口15天市場供應量,并建立一定數量的小包裝成品糧油儲備。
《規劃》要求加快建設大型現代糧食產業園區。以大型糧食龍頭企業為依托,結合糧食物流節點建設,集糧食儲存、加工、中轉、貿易、配送、檢測、信息、服務等功能于一體,培植發展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的大型糧食產業園區,支持在珠三角、粵東、粵西、粵北重要糧食物流節點和糧食消費集中區域,建設大型現代糧食產業園區。
打造種業米業集團公司
在推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規劃》要求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抓好“糧頭食尾”和“農頭工尾”,做強做優做大一批省內糧油骨干企業,集聚發展省內大型糧食產業園區。
發揮區域品牌帶動效應,建立“廣東好糧油”產品質量標準,到2025年初步形成100個知名度高、品質過硬、認可度強的“廣東好糧油”產品。
進一步發揮“廣東絲苗米”區域公用品牌作用,制定實施“廣東絲苗米”品牌培育計劃,挖掘廣東特有的粵稻文化和絲苗米文化,開展大型論壇、評選、品鑒、展會等活動,提升品牌的軟實力,打造一個集團化運作的集品種研發、種子生產銷售、種植加工、大米銷售、稻米副產品精深加工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模式種業米業集團公司,做大做強“廣東絲苗米”產業。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