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之鄉祁門:打好祁紅品牌
10月12日,記者跟隨“喜迎黨代會,皖美這五年”第三小分隊采訪團走進安徽祁門。祁門地處皖南,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區縣,這里誕生了有著世界級聲望的“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是世界三大高香茶之首,中國傳統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紅茶珍品。祁紅創制于1875年,其外形條索緊細,峰苗秀麗,金毫顯露,色澤烏潤,俗稱“寶光”。香氣濃郁奇妙,馥郁持久,被國內外茶葉界譽稱“祁門香”,是唯一以地域名命名香氣類型的茶葉。一代偉人鄧小平曾贊譽“你們祁紅世界有名”。
博物館是歷史的積淀與象征,安徽祁紅博物館則是百年祁紅的立體回顧與呈現。走進祁紅博物館,大量當時茶號有關的歷史茶籌、茶票、包裝、公函、股票、貸款憑證等珍貴的歷史資料呈現在記者眼前,講述了一段歷史往事。
體驗制茶環節,安徽省祁門縣祁紅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姜紅介紹,祁門紅茶從栽培到采摘共有6道環節:墾地、種植、耕耘、施肥、剪枝、采摘。加工制作又分為兩個階段,初制和精制。初制為萎凋、揉捻、發酵、烘焙,初制成品被稱為紅毛茶。精制則程序繁瑣,共有十幾道工序,費時費工,都是手工制作,所以又稱“工夫茶”。
“如果僅僅依靠手工制作,產量十分有限。”姜紅告訴記者,近年來,祁紅加工技術在傳統技術的基礎上取得眾多突破,先后通過與安徽農業大學茶葉系、安徽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合作,開發出了5條初制加工和2條精制加工連續化、清潔化、智能化生產線,在祁紅的自動化加工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智能化技術應用,將專業制茶師傅的經驗以數字化形式融入各個精制加工環節,達到統一制茶標準,保持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也提高了產量。
祁門縣緊緊圍繞祁紅的品牌優勢和祁門縣的生態稟賦條件,全面提升祁門紅茶的核心競爭力,有效地推動了全縣茶業經濟的快速發展。2020年,全縣茶葉產量7010噸,一產產值達到8.48億元,經濟總量(茶葉綜合產值)40.13億元,茶農均收入6050元,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3.5%。
2021年,祁門縣提出建設“世界紅茶之都、美麗康養祁門”總目標,下一步,祁紅產業將緊抓“基地、品牌、品質、龍頭、文化”五大提升工程進,重點加強茶園安全和茶葉品牌建設,實現祁紅產業更快發展。計劃到2025年,全縣茶園總面積達20萬畝,茶葉總產量7500噸,農業(一產)產值10-12億元,經濟總量(茶產業綜合產值)爭取突破60億元。
祁門縣還將深化茶旅融合,發展祁紅文旅產業。打造一批有影響力、固定化的茶旅品牌和茶事活動,辦好祁紅采摘節、茶王賽、斗茶會。依托“兩帶兩圈”旅游資源,不斷深挖祁紅歷史文化,支持祁紅特色自駕游、祁紅民俗體驗游以及祁紅非遺傳承技藝研學游等特色茶旅業態發展,推進祁紅特色景點建設,以茶促旅,以旅帶茶,提升祁紅綜合效益。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