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富鄉裕民
鎮賚縣莫莫格蒙古族鄉蘇克馬村的谷子種植基地
九臺區上河灣鎮雙頂村的金紅蘋果長勢喜人
近年來,我省因地制宜發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鄉一業、一縣一業的優勢主導產業,通過優勢明顯、特色突出的主導產業和主打產品,完善產業鏈條,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加快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步伐。
從“百村一面”到“一村一品”
家家有“產業”、戶戶無閑農。這是記者來到鎮賚縣鎮賚鎮南崗子村的第一印象。農戶房前屋后大棚一棟連著一棟。棚內綠意盎然,碩果累累,四季供應城鄉居民,豐富了城鄉居民的“菜籃子”。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鎮賚縣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群眾種養意愿,以種植和養殖為主、其他產業并存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庭院經濟,拓寬群眾增收渠道,讓小庭院催生大經濟。
庭院作為群眾的“自留地”,以往都是種植一些應季蔬菜實現自給自足,用的都是農家肥,土壤肥沃,保留了綠色、有機的原始地性。隨著收入的明顯增加,群眾發展庭院經濟的熱情日益高漲。鎮賚縣借勢推行“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以市場為導向,與企業或合作社聯合,發展特色產業、實行訂單種植。有效形成了一頭牽農戶、一頭連市場的產業鏈,推動特色產業抱團發展,增強農戶自我發展能力,達到自身“造血”功能。
庭院經濟的發展改變了村民傳統農業發展種植模式,延伸了農業產業鏈,讓農民無農閑。如今,全縣涌現出“果樹村”“瓜菜村”“花卉村”等特色村,主打綠色、生態牌,由科技支撐,合作社引領,典型帶動,農家庭院“方寸之地”成為致富“增收園”。在規模化的基礎上,該縣同時大力發展品牌化,提升市場競爭力。經過近3年的努力,已經樹立了以“鎮賚甜瓜”地標品牌為代表的,如鶴園花生、蘇克馬小米、鎮賚小冰麥等一大批特色品牌。
“一村一品”讓百姓敲開致富門
進入8月中下旬,長春市九臺區上河灣鎮雙頂村的山林里,一棵棵蘋果樹果實累累,金紅蘋果長勢喜人。
“今年的蘋果長勢挺好,基本快接近成熟了。”村民于大姐高興地告訴記者,今年3公頃果園能產5萬多公斤蘋果,帶來10多萬元的收入。
九臺區雙頂村是有名的“金紅蘋果之鄉”。村里有大小果園260多個,果樹種植面積達到350公頃,村民大都從事蘋果種植和銷售。2017年,雙頂村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甜脆可口的金紅蘋果成了雙頂村一張閃亮的名片。
近年來,長春市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重點發展以蔬菜、水果、苗木花卉等為代表的園藝特產業,倡導“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各地根據農業資源稟賦和特色產業基礎,大力發展優質、高效、適應市場需求的經濟作物。榆樹市八號鎮北溝村的棚膜蔬菜、德惠市布海鎮長山村的綠色果蔬、雙陽區平湖街道黑魚村的葡萄、九臺區波泥河街道的苗木花卉、農安縣靠山鎮臥牛石村的紅石砬小米……目前,長春市已創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鎮”34個,其中國家級12個、省級13個、市級9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帶動長春市園藝特產蓬勃發展。截至去年底,長春市果蔬生產面積達到12.2萬公頃,產量達到59.6億公斤,其中設施果蔬面積2.1萬公頃,建成省級以上棚膜園區121個,其中國家級標準園20個。
“一村一品”讓美麗鄉村綻放新活力
進入磐石市紅旗嶺鎮,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草莓售賣點、一排排草莓大棚、一間間鄉村小院,讓人不得不感嘆:一村一品亮特色,美好生活日日新。
紅旗嶺鎮位于磐石市東南部,全鎮共有草莓日光溫室105棟,種植面積12公頃。紅旗嶺草莓柔軟多汁、色澤艷麗、酸甜適口、芳香濃郁,在果實膨大期用一定比例的牛奶溶解在水中,澆灌在草莓根部,使果實兼具草莓和牛奶雙重味道,備受消費者青睞。據統計,紅旗嶺草莓產業年收入可達800余萬元。按照“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合理布局、規模發展”的原則,紅旗嶺鎮成立果菜生產專業合作社,加入合作社農戶228戶,入社農戶數占全鎮從業農戶數的22%。與長春歐亞商都、吉林萬客隆連鎖超市進行產銷對接,產業發展規模化、市場化理念進一步凸顯。同時,草莓作為適宜觀光采摘的水果,有力促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迅速發展,為農業旅游增光添彩,也促進了產業的融合發展。
遼源市龍山區工農鄉壽山鎮的永治村,道路兩旁各色花卉競相綻放,干凈整潔的農家院坐落在山水間,自從進入夏季,村民王桂香開辦的“農家樂”就客源不斷。
經過幾年努力,永治村已建起集果蔬采摘、花海觀賞、廣場公園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村集體還帶領大伙兒搞起果樹、中藥材等特色農業種植,農民從土地里挖出了“金飯碗”,在鄉村游中種出了“梧桐樹”。
近年來,遼源市把鄉村旅游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新途徑和推進鄉村振興的突破口,按照“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一縣一特”的發展思路,積極謀劃儲備一批大項目。全力推進總投資超過40億元的135個特色小城鎮建設項目,提升改善鄉鎮村屯面貌,拓展農業農村價值空間、農產品增值空間,為遼源市鄉村旅游產業注入強勁活力。
如今的吉林,一村一品已經成為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一個重要環節,一村一品專業村、專業鄉鎮,成為產業化經營的“第一車間”、原料基地。眼下,中藥材、有機稻米、梅花鹿、人參、葡萄等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已經在全省遍地開花。下一步,全省各地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推行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要求,將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做大做強“吉林大米”“吉林鮮食玉米”“長白山人參”“吉林梅花鹿”“長白山黑木耳”等“吉字號”品牌。抓好興村強縣載體建設,推廣“一村一品”“一鄉一業”“一縣一特”。為示范村鎮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引導示范村鎮加強品牌培育、發展新興業態,實現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將示范村鎮打造成一村一品提檔升級的樣板和標桿,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