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農業品牌化發展,山東如何做?
近期,國家郵政局發布《2020年全國快遞服務現代農業報告》,郵政快遞業在助力農產品出村進城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報告》顯示,山東“一地一品”“一縣一品”項目數量均居全國首位。
2020年,全國業務量超百萬件的“一地一品”項目數量為260個,山東省以52個項目蟬聯第一,年增長率高達85.7%;全國業務量超10萬件的“一縣一品”項目590個,山東位居項目數量、業務量、業務收入、拉動農業產值多項指標第一名。
一系列數字之下,不僅體現著三大經濟圈建設之下山東經濟的蓬勃上升,更隱現著品牌農業作為接下來一段時期農業發展的重要領域在實際發展中所體現的強大能量,在鄉村振興為主題之一的“十四五”之中,品牌農業勢必會成為一個關鍵。
厚積薄發,品牌農業大潮來襲
品牌農業并不是一個新詞,盡管近期才廣為大眾熟知,然而其起源卻可以追溯到更早。
2012年2月,國務院就公布了《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正式將現代農業定格為國家級戰略。現代農業與品牌農業本就密不可分。真正的現代農業,是融合了一、二、三產業,從農業的生產到加工,再到農業旅游,農業生態產品提供等等,形成一條完整的農業產業鏈條,并且在這個產業鏈上形成符合當地特色的、形態各異的、因地制宜的業態,將業態跟產業之間進行融合后,構筑成一個產業生態圈。
所以如果說,黨和政府在宏觀戰略上,以政策鼓勵與資金扶持為手段推進農業產業現代化,那么從市場的角度研究現代農業,從食品企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角度切入現代農業,現代農業即“品牌農業”。
而近幾年,隨著國家一系列相關政策的推出,品牌農業也逐漸形成了一道愈演愈烈的發展潮流。
2017年2月,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首次被寫進了中央一號文件。
2017年5月,國務院批準,每年5月10日為“中國品牌日”。原農業部將2017年確定為品牌推進年,第一次把品牌創建正式作為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全局性戰略手段來抓。
2018年6月,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品牌強農的意見》。
在此后,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供銷總社、國務院扶貧辦、國務院國資委、全國工商聯、自然資源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等部門和機構均紛紛出臺支持農業產業化和農業品牌建設的文件及意見。
幾年的蓄勢帶來了“十四五”開局之年農業的全面起勢,不僅是2020年各省市糧食的全面增產,各省市的品牌建設也拉開大幕,一大批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涌現出來。寧夏枸杞、吉林大米、湖南茶油、壽光蔬菜、盱眙龍蝦、橫縣茉莉花、勐海普洱茶、容縣沙田柚、興安盟大米、伊川小米、烏蘭察布馬鈴薯、隰縣玉露香梨、鹽池灘羊、洛川蘋果等,品牌建設初見成效。
不僅是國家層面的推進,在企業與民間,品牌農業發展的遠大前景也成為了各方共識。
聯想與佳沃公司簽約,首推現代農業品牌佳沃藍莓;恒大打造“恒大冰泉”進入市場已6年,在天然礦泉水領域名聲顯著;京東創辦京東農場,阿里巴巴成立數字農業事業部,用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和渠道資源為農業賦能;碧桂園、萬科從打造社區生活服務終端品牌“碧優選”“萬物市集”;新華社、人民日報、CCTV、農民日報、騰訊、字節跳動、快手、拼多多等平臺也都借助自身優勢助力農業發展。
農業品牌化的崛起,自有其深層原因,無論是市場、科技還是國家政策都給予了品牌農業最大程度的支持。全球最大的市場以及全球最多的4億新中產消費群體的形成,大農業、大食品、大健康產業的深度融合,移動互聯、冷鏈物流、大數據等技術和基礎設施的廣泛運用,質量興農、品牌強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政策的大力推進,為新時代中國農業的現代化、產業化和品牌化提供了最好的時代機遇和發展土壤。是否能打好品牌農業這張牌,將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成為決定農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
品牌起勢,山東農業潛力無限
中國的品牌農業發展,避不開山東。
近年來,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山東加快構建“一縣一品”農業保險新格局,推進農業品牌化建設,推進了農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據國家郵政局發布的《2020年全國快遞服務現代農業報告》,山東“一地一品”項目數量達到52個,已培育出日照海產品、棗莊雜糧、青島海鮮等12個快遞服務量超千萬件的金牌項目,二者數量均占全國數量的五分之一,且位居全國首位,帶動農產品銷售超540億元。
2020年山東農業產值達到10190.6億元,成為全國首個農業總產值突破萬億的省份,地位舉足輕重。而如何在十四五期間,發揮山東農業既有優勢,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山東省也拿出了自己的行動規劃,其中品牌農業的發展成為重中之重。
在山東省十四五發展規劃中,山東省提出推進農業全產業鏈培育,實施“百園千鎮萬村”工程,打造煙臺蘋果、壽光蔬菜,膠州半島漁業等千億元級產業集群,培育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同時培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產品品牌,擴大“齊魯靈秀地,品牌農產品”影響力。
農產品品牌化對于我國農村產業發展有十分積極的意義。農產品品牌化能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能提升農產品自身的品質以滿足新時代多樣的消費需求,能提高農產品在國內及國外市場的競爭力,能提高我國農村和農業的生產效率,還能引導農民發展現代農業實現穩定的增收。
政策調控,打造縣域經濟新生態
農產品品牌化是新時期鄉村經濟振興的重要途徑,能夠促進不同地區農業的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以及市場化的發展。加快實施農業品牌化戰略,重視農業品牌打造,以品牌助力鄉村振興,將是“十四五”時期落實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相關任務的重要路徑。
一方面,堅持用品質打造農業品牌,用品味提升農業品牌。加大涉農企業科技投入,保證農產品高附加值、高效益、高科技含量,努力實現品牌農業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政府宏觀管理作用,通過制定品牌農業發展規劃,高點定位、高端發展,提高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項資金額度,用于農業企業貼息貸款、基地建設,鼓勵企業大力發展規模化生產,推進品牌農業良性發展,大力引領品牌農業發展,不斷提高品牌農業的品位價值,切實讓“看得見的手”為品牌農業發展創造更好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品牌農業發展最直接的受益者是縣域經濟,而縣域經濟的發展本就離不開農業品牌的支持。山東省在十四五發展綱要規劃中提出,增強縣域經濟輻射帶動作用,促進特色小鎮健康發展,因地制宜發展鄉村富農產業。而縣域品牌農業的發展,就必須堅持農產品的地域屬性,通過挖掘地域文化、地域特色,形成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具有獨特個性的農業品牌,實現一個品牌帶動一個產業。
帶富一方百姓。應特別注重區域的整體性,不論是縣域、市域、省域都要當作一個整體來打造,同時注重生產數字化,加大對地方農業的調研和分析,充分掌握銷售數據和客戶反饋,實現本地特色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精準化銷售,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產業競爭力。更應該充分挖掘當地農業的特色和歷史,建設展覽體驗中心,發展旅游等服務產業,建立獨特優勢。
農業品牌的建立與發展來之不易,在農產品品牌化尚未高度成熟的今天,任何前行的經驗都極為可貴,如何能在農產品品牌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將是山東省面臨的巨大考驗,而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打造也將為全國農業發展蹚出道路,提供經驗,為中國農業的發展貢獻更多山東力量。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